龐涓與孫臏

公元前343年的戰國時代,魏國為填補九年前桂陵之役戰敗後造成的一連串損失,決定出兵攻打弱小的韓國。


弱小的韓國當然抵擋不住魏國的攻勢,只能向九年前在桂陵打敗魏國的齊國求援,雖然是得到齊王的允諾,但齊國遲遲不肯出兵救援,每次都敷衍地跟韓國使者說:「好的好的,我們會出兵拯救貴國的。」


然後一點動作也沒有,頂多就只是集結小部隊在齊國國境,做個樣子給韓國跟魏國看。


九年前的桂陵之戰,齊國就是以直撲魏國國都大梁的戰法,解除了趙國的危機、並在桂陵守株待兔,漂亮的將急忙搬師回朝的魏國大軍給擊敗,成為流傳後世的"圍魏救趙"。


不過同樣的招式第二次以後效果就會減弱,魏國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把精銳部隊留在國都,不過是殺韓國這弱雞而已,何必使用如牛刀似的菁英部隊?


齊國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就只是在邊境做個樣子,讓韓國沒辦法說嘴、也讓心裡其實有點陰影的魏國有點壓力。


就這樣過了一年,戰況有點出乎魏國的預期:弱小的韓國竟然整整抵抗了一年!最後總算是在南梁一帶擊破了韓國最後的抵抗勢力,可是韓國國都新鄭還有最後一口氣在、繼續籠城抗戰,魏國的西征大軍也已是強弩之末了。


就在考慮要不要動用後備的精銳、還是逼迫韓國簽下不平等條約時,東邊有動靜了-齊國以田忌、田盼、田嬰(孟嘗君之父)為將,孫臏擔任軍師,派出數十萬大軍再一次直撲魏國國都大梁。


這一套路,完全就是十年前桂陵之役的陣容和戰法,不過這一回魏國有絕對的自信,不會再重蹈覆轍了。


~~~~~~~~~~~~~~~~~~~~~~~~~~~~~~~~~~


「報!齊國發兵直撲大梁!」


「什麼!?」


斥侯的報告,先是讓龐涓愣了下,接著是沉默,然後下令:「通知三軍,撤除新鄭的包圍,立刻返回大梁殺退齊軍!」


「喏!」得到主帥的命令後,斥侯馬上從營中大帳離去。


現在,營中大帳只剩下龐涓一人,顯得格外的冷清,也因為這樣的冷清,龐涓才能靜下心來面對自己。


「……又是同樣的手段嗎?」


明眼人、尤其是歷經過桂陵之役的魏軍將士都知道,齊國又故技重施,擺明就是瞧不起巍巍大魏!


雖說魏國已經沒有文侯、武侯時期那般強盛,但是至今大魏的武卒仍是七雄之霸!桂陵的戰敗是齊國的田賊們用奸計所致!


這是桂陵之役大敗後,魏國將士們的普遍想法,同時也是龐涓最擔心的地方。


「那個時候真的做錯了呀………」


想當年,為了擺脫低賤的出身―奴隸,捨棄家族不顧一切地逃出來,為得就是出人頭地!不再過著那低賤又不被當成人看的奴隸生活!


「我一定要出人頭地!只要出人頭地,就可以不用再過那不是人的生活,以後就能光明正大昂首闊步的走在大街上,再也不會受到任何人指指點點了!」


那時的誓言,至今仍歷歷在目。


在戰亂之世成為人上人的最快辦法,就是從軍。


但從一介兵卒要爬上大位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龐涓選擇最有效率的方法:學習能敵萬人的最強武器―兵法。


為此,龐涓逃脫後費盡千辛萬苦,探尋一個名為鬼谷子的世外高人,希望他能夠收自己為徒。


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龐涓找到了鬼谷子並請求收他為徒,鬼谷子也欣然收答應。


數個春秋過去,龐涓在鬼谷子的教導下,武藝和兵法素養越來越好,跟過去身為奴隸的龐涓,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此時,有個名叫孫濱的齊國人來向鬼谷子拜師學藝,他與賤民出生的龐涓完全不同,是一個出身不錯的士族子弟,同樣也是因為仰慕鬼谷子的名聲前來拜師學藝。


很快的,龐涓和孫濱變成了朋友,因為他們都是對兵法很感興趣的人,雖說龐涓把兵法當作自己出人頭地的踏板,但也因長年的學習而產生出了興趣,由於興趣相投,兩人交情很快的熟識並深厚起來。


很快的又過了數個春秋,龐涓完成了鬼谷子所教授的武藝與兵法後,決定下山出師一展長才與實現自己多年的願望―出人頭地。


告別了鬼谷子師父與師弟孫濱後,龐涓回到了故鄉魏國尋求發展;他認為要出人頭地就要在自己的故鄉,如此不但可以讓過去瞧不起他的人刮目相看,也可以洗刷與報復過去身為奴隸時所受的屈辱。


那時候魏國,才好不容易躲過了趙、韓兩國聯軍的危機,魏罃與魏緩的爭奪魏國國君的戰爭正要如火如荼地展開第二回合,龐涓就是在這時期,選擇加入了魏罃的陣營。


為了出人頭地、為了擺脫過去身為奴隸所受到的屈辱、更為了讓沒有過過好日子的家人,能夠過舒服而且不必再接受旁人鄙視目光的日子,龐涓豁出性命,身先士卒、絞盡腦汁地與魏緩的軍隊作戰!


鬼谷子所授武藝以及兵法,在戰場上發揮了十足功效,在龐涓努力不懈的奮戰下,魏緩的勢力兵敗如山倒;之後歷經數不清次數的奮戰與死鬥,魏罃終於將魏緩徹底打敗、並活捉魏緩將其殺害,繼承了魏國國君的王位。


這一刻,魏國終於從長年的內亂走出來了。


在內戰中立下不少戰功的龐涓,受到新任魏國君王魏罃的信賴,賞賜他夢寐以求的權勢與地位;經過了多年的苦學與奮鬥,龐涓終於達成了當年身為奴隸時所立下的誓願―總有一天要出人頭地,創下一番豐功偉業。


現在,這個誓願終於達成了。


魏國在結束長年的內戰後,魏王罃任用公叔痤等人開始著手恢復國力,希望能再次重振文武兩侯時代的強盛國力,同時任用在內戰時立下許多顯赫功勞的龐涓為將,開始四處攻城掠地將失土收復。


得到國君的重用與信賴的龐涓,他興奮的心情自然不在話下,為回應君主的信任與確保自己的榮華富貴,龐涓拿出十二分的實力拚命作戰!


打敗趙國與韓國的軍隊,讓魏國從內亂的衰弱中逐漸強盛起來,同時魏王罃將國都從安邑遷移到大梁,充分展露出併吞三晉-韓、趙、魏的野心。


也因如此,在魏國東方的齊國,感受到了魏國逐漸強大的威脅,為確保自己國家的安全,齊國使用了各種方法分化三晉,以及用會盟的方式來化解魏國的敵意,後來魏國與齊國在徐州會盟,相互約定自稱為王,再也不遵奉周室的號令。


魏國和齊國,以不再是"侯",而是與周室平起平坐的"王"了!


時至今日,龐涓已經是魏國的上將軍了,他再也不必過往日身為奴隸的苦日子了!今日的他,是位高權重的魏國上將軍龐涓,不再是活在主人的臉色跟陰影下過活的奴隸龐涓了。


飛黃騰達後,龐涓想起了同窗之友孫濱;龐涓有自知之明,若單論兵法的話,自己絕對比不上孫濱,而且他從派遣出去的耳目中得知,孫濱已經完成所學,準備下山出師。


「若能把師弟請到我魏國來的話,那麼君上的霸業就能夠更加屹立不搖了。」


其實這裡面也有知道自己贏不過孫濱,所以一定要把他請來魏國來擔任自己的幕僚,讓自己的地位更加穩固的私心存在。


打定主意後,龐涓便親自去迎接孫濱邀請他來魏國,和自己一起在魏國發展;孫濱沒多加考慮,爽快答應身為師兄龐涓的邀請到魏國出仕。


龐涓把孫濱請到了魏國後,立刻將他介紹給魏王罃,孫濱的才華立刻受到魏王罃的賞識,並且以上賓之禮的款待、並給予跟龐涓同等的地位和權力。


不過孫濱認為自己初來乍到,沒有建立什麼功業就坐有如此的地位與權勢實在是不妥當,所以堅決推辭魏王罃給予的地位和權力,轉到龐涓的幕後為其策畫。


就這樣,龐涓在幕前、孫臏在幕後,在魏國一展長才;兩人在一起討論兵法、切磋武藝、一同談論兵法、懷念求學時的點點滴滴,彷彿回到了鬼谷子門下的求學時光,好不快活。


好景不常,有一次龐涓奉命出征時,國都大梁防守兵力薄弱,秦國趁虛而入!龐涓獲知這項消息後十萬火急的率兵趕回大梁救援!


當龐涓急忙搬師回大梁後,他看到魏王罃對孫濱以寡擊眾、打退秦軍的戰績讚譽有加,其他大臣也相互稱讚孫濱的才華與功勞。


至於急忙趕回來救援的龐涓,則是完全被冷落在一旁,似乎他之前拚死拚活的奮戰,遠遠不如孫濱這一次防守大梁成功似的。


『這算什麼?難道我龐涓出生入死奮戰那麼多回,竟不如那小子一次的勝利?』


龐涓忽然感覺到,自己的內心好像有個地方龜裂了。


擊退秦軍後魏王罃非常高興,決定給予孫濱更高的職位最為獎勵,但是孫濱還是不肯接受,他說自己只要在幕後為龐涓策畫就心滿意足了,看在龐涓的眼裡覺得很不是滋味。


『你這傢夥是諷刺我嗎?你這樣幹只是沽名釣譽而已!你這個虛偽的傢夥!』


這次的事件,龐涓開始對孫濱產生了妒嫉心,而且還不時的夢見自己從現在的位置上掉下來,再次變回那個奴隸龐涓。


好幾次龐涓都從這個惡夢中驚醒,嚇出了一身冷汗, 他現在很後悔,為什麼要把孫濱找來魏國?把他找來根本是替自己挖一個墳,然後很樂意的往裡頭跳下去!


那個時候流落街頭的挨餓受凍寒冷、那個時候不被當成人的對待、那個時候被當做畜牧一樣的被鞭打,過去一切的一切歷歷在目,時至今日,龐涓仍無法擺脫過去的束縛。


雖然結髮人很溫柔的安慰他,但是龐涓內心的心魔越來越強大。


『我能有今天,都是我用自己的雙手,流血流汗豁出性命得來的!那個穿得暖吃得飽的士族豎子,憑什麼來搶我今日的一切!』


這樣的想法在龐涓的心中萌芽、生根、茁壯,日益的憎恨起孫濱。


現在的孫濱,是魏王罃面前的當紅之人,時常被魏王找去商談大事,而且魏王罃也常在龐涓的面前稱讚孫濱。


「哎呀,孫卿真是個不錯的人哪,可惜他遲遲不肯接受寡人給予的位置,是不是思念故國之人的關係,所以才不願意為寡人效力呢?」


魏王罃在稱讚孫濱的時候,龐涓從王上的眼神中看出了很微妙的變化,那是不太信任的眼神;倘若一個人用權勢、地位、金錢都無法打動他,那麼能打動他的東西,就多半是情義了。


察覺到這點的龐涓,想到了一個能除掉孫濱的計謀:身為齊國人的孫濱很掛心在齊國的家人,所以時常寄家書回齊國,而孫濱在齊國的家人也時常寄家書給在魏國做事的孫濱,知道這件事的人,目前只有龐涓一人而已。


若要除掉孫濱,只要攔截下他的家書,然後在上面塗改,接著再密告魏王罃,說孫濱其實是齊國派來的間諜,證據就是那封被塗抹過的家書,最後再偽造一封塗改過的家書給孫濱,如此一來這個捏造出來的私通外國的罪,就能死死地釘住孫濱了!


事後再把竄改孫濱家書的相關人全部除掉,這件冤案就永遠不會有平復的一天!


『如此一來,我的地位與生活就能保住了!只要這麼做的話………』


這時,龐涓的良心說話了。


『真的要這麼做嗎?再怎麼說,他畢竟是我的師弟啊!他其時實大可不必接受我的邀請來魏國啊!以他的才能到任何國家,都能得到比現在還要好的地位!但是他卻願意棄這些榮華富貴,只為了輔佐我,甘願躲在幕後替我策畫,而且也是信任我,才讓我知道他與齊國的家人有書信往來……我……實在不能這麼做啊!』


龐涓的良心這麼告誡自己的時候,心中另外一個聲音卻這樣告訴他。


『別傻了龐涓!那小子的存在,只會妨礙你的仕途而已!你是好日子過久了忘記過去了嗎?你想再一次回到那種不是人的生活嗎?為了保護自己,幹掉他人是再也正當不過的事了!你別忘了,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個最基本的道理你應該不會全忘了吧?而且君上不是已經給你暗示,要你想辦法除掉孫濱那豎子嗎?』


的確,孫濱是自己請來的、現在孫濱也確實影響到了自己的仕途,就算孫濱在怎麼推辭君上的好意,但接受的那一天總是會到來,屆時………


想到這裡,龐涓就害怕起來,今天的地位是自己的血汗與性命換來的!豈能讓一個才剛來不久的豎子給搶走!而且這傢夥還是自己找來的!


結果,龐涓的妒火與憤怒完全爆發了!不斷溢出來的憤怒與妒意,將理智與情義完全淹沒,只剩下惡意跟歹毒在漆黑的妒海中向下定錨。


於是,龐涓將孫濱的家書攔下進行竄改,然後照著計畫進行;一切都非常順利,魏王罃憤怒的下令逮捕孫濱,並且將孫濱打入死牢!


執行這命令的人,當然就是這件冤案的始作俑者―龐涓。


在這之中,龐涓看到魏王罃的欣喜之色,向如拔除眼中釘、肉中刺的那種喜悅,讓龐涓找到可以自我安慰的藉口-這一切都是為了君上與大魏的大義!


其實在這件事之前,魏王罃就有沒聽進公孫痤臨死的建言,導致讓某人跑到西邊的邊陲之國,之後種下了未來一連串的骨牌效應。


光芒太亮的孫濱無法被魏王罃聘用,因此被設計陷害,與被無視的西奔之人相比,魏王罃採取的行動簡直判若兩人;或許,是那個西奔之人和現在鋒芒畢露的孫濱相比,太過黯淡無光的關係吧?


另一方面來說,就是"罃"這個字的意思-像瓶子般的小容器,在暗示著魏王罃其實是個器量狹小、沒有識人之明又不肯接納聽從建言之人吧?不過這一切都事後話了。


孫濱被捕入獄後,龐涓便向魏王罃進言,請求立即處決孫濱!以絕後患!


但是魏王罃卻說:「龐卿家啊,他雖是細作、又是卿家舉薦的,但看在卿家大義滅親和他畢竟是卿家的師弟份上,處臏刑與黥刑、派人日夜嚴加看守就足夠了。」


就這麼一瞬間,龐涓感覺到魏王罃的平庸。


但箭已射出、無法再回頭了;最終,孫濱被處斬去雙足的臏刑,以及在臉面紋上羞辱性字句的黥刑後,打入不見天日的黑牢中,嚴加看守。


到此目前為止,孫濱已經徹底廢掉了,餘生只能在陰暗的黑牢中等死,就算能逃出黑牢,也不會有國家肯任用受過臏刑跟黥刑之人。


可是龐涓還是覺得,早點把孫濱給殺掉比較好,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


但魏王罃似乎沒有那個意思,而且還很得意賣了人情給龐涓,讓龐涓覺得很頭疼。


直到有一天,有人來向龐涓稟報:孫濱瘋了!


『真的嗎?』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龐涓去了被處臏跟黥刑後一直沒去探望的孫濱。


一進黑牢,龐涓就看到孫濱像是蠕蟲似的在牢籠中到處亂爬,而且無論看到誰就爬過去,緊緊抱住對方的大腿大哭大喊:「鬼谷老師!鬼谷老師!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


就連龐涓也不例外的受到如此對待。


『這豎子發瘋了?是裝的吧?』


龐涓為證明孫濱是否是真的發瘋,命令看守的獄卒將屎尿和泥巴混在一起,放在孫臏的飯碗內,看看他會有什麼反應。


結果,孫濱毫不猶豫地把參和了屎跟尿的泥巴,大把大把的往嘴裡塞!將屎尿和泥巴倒在自己的身上,渾身是臭!讓人不敢接近。


一般人看到這等情況,都會百分百認定對方瘋了,但龐涓不敢對孫濱掉以輕心,對獄卒下達往後只給孫濱泥巴跟屎尿來代替牢飯的命令,繼續觀察下去。


過了將近半年以上的時光,孫濱天天過著在屎尿和爛泥巴堆裡打滾、並很開心地將其吞下肚,還不時唱著奇怪的歌曲,讓從獄卒到魏國朝中上下都深深相信,孫濱真的是因為受到過大的打擊而發瘋了。


既然孫濱已經瘋掉了,就沒有繼續嚴加看守的必要,於是孫濱就被移監到牛棚馬舍,把他放置在哪兒自生自滅。


又過了一段時間,就在龐涓快要忘掉這件事的時候,他的耳目向龐涓稟報:孫濱失蹤多時。


一個已經瘋掉又廢掉的人,龐涓已經不再在意,但是下一個耳目的報告,幾乎讓龐涓跳了起來!


齊國的王,最近任用了一名受過臏刑之人為兵法教師,名叫孫臏。


「糟糕!被那豎子擺了一道!」


有大才之人,必然會受到有識之士的賞識,龐涓就是害怕萬一發生這種事情,才建言魏王罃殺掉孫濱。


受到如此大辱,孫濱一定會向他和魏國報仇!以龐涓對孫濱的了解,他必定會在戰場上討回魏國跟自己虧欠他的一切!


而且孫濱還把名字中的濱改為"臏",就能明白他的復仇之心有多麼強烈。


龐涓承認孫濱……現在是孫臏的才能高出他數倍,但實際打起來的話,龐涓自認不會讓孫臏贏得太輕鬆!


「事已至此,就儘管放馬過來吧!我龐涓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被你這豎子打敗的貨色!」


就這樣過了幾年,趙國出兵攻打魏國保護傘下的衛國,自家小弟被扁、豈有不吭聲之理?於是魏王罃派龐涓出兵伐趙,直逼趙國首都邯鄲,並將其圍得水泄不通。


抵擋不住魏軍攻勢的趙國,派出使者向有盟約的齊國求救兵;齊國是答應了,可是只派少量的兵力去攻打魏國的襄陵!


雖說是有達到牽制魏國的功效,可是趙國這邊可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應該說根本已經綁在火爐上被魏國烘烤著了!


然後魏軍圍攻邯鄲將近一年左右,就在趙國與魏國都疲困乏力之際,齊國終於正式出兵!不過目標不是以危在旦夕的邯鄲,而是現正空虛的魏國國都大梁!


國都受到空前危機,即使趙國的邯鄲已經如同囊中之物,龐涓還是得忍痛放棄一年多來的戰果-大梁若被攻陷的話,就真的一切都完了。


當然,龐涓也沒打算直接回到大梁,而是打算在半路上直接攔截齊國的軍隊,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結果戰情完全出乎龐涓的預期,齊國反而埋伏在桂陵這個魏軍會經過的地方,在那裡把急忙撤回的魏軍殺個片甲不留!就連龐涓也是僅身倖免,差一點被齊軍活捉。


齊軍在重創魏軍後便揚長而去,彷彿是在說"現在的大齊,要把你們魏滅掉是輕而易舉的!好好感謝我軍大發慈悲的撤軍吧!",這舉動讓魏國跟魏軍將士,都受到不小的打擊。


魏國國力受損、精銳將士損失慘重,更重要的是重挫了魏軍自文武兩侯以來,建立起的自信和自尊。


龐涓也不例外,不但被拔除上將軍之職、祿位也跌下不少,更重要的-他再次體認到,自己與孫臏的差距、以及帶給自己的屈辱。


桂陵之役戰敗後,龐涓不再向過往那樣受魏王罃器重,但還是繼續任用他四處征戰,龐涓也把握每一次的出戰,為了將來再次與孫臏對決,他現在要累積更多的經驗!


就這樣,十年過去了,如今十年前的陣容、戰法幾乎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地方是-龐涓以不再是主帥,而是由太子申擔任。


另外還有,魏軍將士雖然從十年前的桂陵戰敗中重新振作起來,可是卻是建立在齊軍是用了奸計才打敗大魏的勇士!


雖然不想滅自己威風,可是龐涓有股"這一回應該是最後一次了,而且我軍戰敗的可能性很高"的直覺。


「該來的……終究是會來的呀………」


~~~~~~~~~~~~~~~~~~~~~~~~~~~~~~~~~~


六天前,龐涓的部隊與太子申的主力部隊會合後,立即與齊國的軍隊進行交戰。


這一次是兩軍正面衝突,驍勇善戰的魏軍毫無懸念的打敗齊軍,齊軍幾乎是一觸擊潰,不到一個上午就完全敗退。


對魏軍來說,這才是正確的結果。


齊國是學術風氣興盛的國家,在齊王的治理下,在國都臨淄西邊的稷門之外設置一座學堂,邀請來自各國的文人學士講學著述,形成一股自由的學風。


日後,孟子、荀子等著名的大思想家,也都先後來這裡講學,這就是"稷下之學"的由來。


可是因為振興學術的關係,齊國整體的風氣是風流文雅,最厲害的也頂多是個人武藝強悍的技擊,與由吳起建立起來、以武卒為主幹、南征北討的常勝之師的魏軍相比,簡直就是大人打小孩那樣的差異。


能這麼有自信,就是在陰晉之役時,吳起率領以五萬武卒為主體的魏軍,將五十萬秦軍徹底殺到接近全軍覆沒的戰果,從此讓武卒成為精兵悍將的代名詞。


正因為有這樣輝煌的過往,武卒根本是橫著走、瞧不起自家以外的六國軍隊,尤其是文弱的齊軍,是以十年前的桂陵戰敗,魏軍將士都認為是齊軍耍了卑劣手段之故,打從心底不肯承認那場慘敗的戰役。


現在魏軍輕易打敗了齊軍、齊軍丟盔棄甲般的撤退,更加深了魏軍對齊軍的刻板印象!


現在的魏軍,並不單是把齊軍趕出去,還要給予齊軍毀滅性的徹底打擊,徹底洗刷桂陵的恥辱!為此魏軍全體的士氣異常的高昂!巴不得立刻追上逃得超級快的齊軍,把他們全部生吞活剝!


齊軍這樣的舉動,讓龐涓不禁懷疑起來。


『這麼簡單的就撤退了!?不可能啊!』


再怎麼膽小懦弱,齊軍也不太可能一次戰敗就全軍敗潰,而且對方有孫臏擔任軍師,這樣不自然的徹底肯定有詐!可是如果不去追擊齊軍的話又顯得自己膽小怕事,不趁現在好好表現的話,可能連現在的地位都保不住。


現在龐涓只能硬著頭皮,隨著太子申一起追擊撤退的齊軍。


之後的三天,魏軍完全沒有遭遇到齊軍。


到了第四天,魏軍的斥候發現了齊軍曾經駐紮過的陣地,地上有許多用來埋鍋造飯用的灶。


到達齊軍陣地遺跡,龐涓下達一道命令:「清點一下這些灶有多少。」


一段時間後灶的數目算出來了,總共一萬個;如果一灶以十人來計算的話,那麼齊軍的總兵力大約有十萬人左右。


十萬這點數量,魏軍根本不看在眼裡,繼續追擊下去。


第五天,魏軍又找到一處新的齊軍陣地遺跡,這一次的灶只有五千個。


「幾乎逃了一半啊………」


懷疑的只有龐涓一人,其他的魏軍將士則是開始嘲笑齊軍膽小如鼠。


到了第六天,最新發現的陣地裡的灶只剩下兩千個了。


「齊軍果然全都是膽小鬼!居然膽小到才短短幾天兵力就潰散了一大半!現在正我們是乘勝追擊的最好時機!」


太子申自信滿滿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其他的將領們也贊同太子申所說的。


「不!再怎麼看這些灶的數量變化都太不自然了!這八成是齊軍誘我們深入的詭計!現在立刻停止追擊返回大梁才是上策。」


龐涓提出反對的意見,但隨即惹來魏軍將領們與太子申的不滿跟訕笑。


「龐將軍你未免也太過謹慎了吧?」


「對方不過是一群文弱沒用的懦夫而已!龐將軍您到底怕些什麼啊?」


「龐將軍,十年前你在桂陵得到的膽小病還沒好嗎?」


「龐將軍,你該不會被齊軍傳染到的膽小病了吧?」


「龐涓,你是舒服的日子過得太久了變得怕死了嗎?」


『你們這群傢夥,根本不曉得孫臏那傢夥可怕的地方在哪裡!也不明白他對大魏跟我的仇恨有多深!』


龐涓沒有說出口,因為他明白,說得再多、也無法阻止這些已經被眼前的勝利假象沖昏頭的人們。


最重要的,現在的自己無權做主、也沒有什麼發言權。


『這場戰爭你贏了,孫臏。』


龐涓想不透,到底魏軍是輸在哪裡?


驕傲輕敵?戰術被看穿?被當年裝瘋的孫臏騙到?君上假仁慈賣慈悲不殺被構陷入罪的孫臏?害怕孫臏的才能而陷害他的自己?打一開始延攬孫臏進入魏國效力?


『吳子曾說:昔日承桑氏的君主,修行德政卻廢棄武事,導致他的國家被入侵滅亡;有扈氏的君主,仗著兵力雄厚四處逞凶鬥狠,最後因此喪失了自己的國家;英明的君王該以引為誡,對內修行德政、外治理軍備,兩者並重不可偏廢………仔細想想,現今的大魏,完全沒有做到任何一點,沉溺於過往的光榮、自恃其勇、驕兵傲將、窮兵黷武,豈有不敗之理!』


結果,魏軍仍舊繼續追擊下去,由太子申率領精銳部隊親自先行,龐涓陪同在側,一路追擊到一個叫做馬陵的地方。


不久,時間已經進入黑夜,扔下步兵、只率領輕車與騎兵追擊的太子申與龐涓,來到了一處狹谷,在狹隘的路上隱隱約約看到一個不明物體豎立在前方,擋住他們的去路。


太子申見狀,立刻對著左右說道:「去看看前面的那個到底是什麼東西;龐涓,你也一起過去看看。」


太子申的左右護衛與龐涓走到前面,點起火把靠近觀看,發現擋在前方的只是一棵枯樹而已,樹幹上似乎還有些字跡。


「龐涓……死於……此樹下!?糟糕!中………」


"中伏了!"還沒喊完,狹谷兩側的峭壁出現了一大群埋伏的弓弩手!暴雨般的箭矢向他們飛襲而來!


所有魏軍都沒有料到齊軍會來這一手,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就被射成了刺蝟,連太子申也不例外。


雖有少數幾個士兵倖免於難,但接下來也凶多吉少;龐涓也是沒有被當場被射成刺蝟的幸運份子,但是面對接連不斷的暴雨箭襲,沒有第一波攻擊時就死亡,實在說不上是幸運。


「快撤!快撤!至少也要護送申殿下離開這裡!」


但是箭雨如波狀攻擊般的連綿不絕,完全混亂的魏軍已經失去了判斷能力,誰也無法顧及誰到處亂竄。


更重要的,龐涓親眼看到了太子申已經氣絕的屍首。


「啊啊……大勢已去………」


這場戰爭的勝敗、還有大魏的將來……都已經無法挽回了………


看著眼前這絕望的景色,龐涓拔出佩劍:「哼!讓那小子成名了………」然後往自己的頸子一抹!


在龐涓自刎的同時,,箭雨也持續地一根一根的落在他的身上。


~~~~~~~~~~~~~~~~~~~~~~~~~~~~~~~~~~


今日第一道曙光,照射在馬陵這塊大地上。


魏軍的屍骸幾乎鋪滿了整個馬陵,贏得勝利的齊軍在此地檢視戰果;在齊軍之中,一輛由士兵們拉動的輜車,來到狹谷道的枯樹前。


一個蒼老而沙啞的聲音,從輜車內傳出:「扶我下車看看。」


士兵們謹慎的攙扶著車中之人下車,絲毫不敢鬆手。


這個需要別人攙扶下車的人,就是因為龐涓的關係而被處臏刑之人-孫臏。


沒多久,孫臏在屍骸堆中找到了他的仇人-龐涓。


全身上下插滿了箭矢、手中握著佩劍,頸部有一到切口,看來龐涓他是自刎而死的。


孫臏見著日思夜想的仇敵師守候,原以為會像伍子胥那樣,將龐涓的屍體吊起來狠狠的鞭屍!打到龐涓的屍體不再有龐涓的模樣為止!


可是實際見著後,孫臏卻完全沒有那個心情,甚至連勝利者與復仇成功的喜悅心情也沒有。


是因為是死掉的龐涓、不是活著的龐涓嗎?還是為了自己的私怨而犧牲的眾多魏國兵士?還是真正該死的魏王罃,現在還逍遙的活著?


「不對……不是這樣的……通通都不是………」


其實,在被捕下獄後,孫臏很快就理解一切的來龍去脈,但他還是抱著一絲希望,希望龐涓能念及同門之情,魏王罃能夠愛才惜才,可惜通通落空了。


從被砍雙腳後,孫臏的人生就是為了今日的結果而活,這樣的結果是他長年來最期待的,可是實現後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七雄競霸,本來就難以迴避屍橫遍野的結果,可是這些遍地枯骨卻是自己直接、間接造成的,為了自己的仇恨、為了向龐涓和魏國復仇,犧牲了多少性命才達成的?


十年前的桂陵,孫臏很得牙癢癢的,因為沒有活逮到龐涓親手把他千刀萬剮!十年後的馬陵,雖然仍舊沒活逮龐涓,但見到龐涓慘死的屍骸,卻一點都沒有愉快的心情。


看著遍地的枯骨,孫臏不禁感傷了起來,這樣生靈塗炭的結果,真的是自己想得到的嗎?


現在的孫臏,可以很誠實的告訴自己:這樣枯骨成山的結果不是他所要的!然而被憤怒與仇恨完全蒙蔽時候,自己完全不在乎!甚至不惜一切!直到有了結果後才開始懊悔。


那麼就該原諒龐涓嗎?不!龐涓做得如此絕情絕義,即使是心胸再寬大的聖賢都不會輕易原諒,更何況是通常人的自己?


但是他們倆師兄弟之間的恩怨,跟這些躺在馬陵的白骨們又有什麼關係呢?就算他們是魏國的人,但他們也曾經是活生生、為了活下去而努力奮鬥的人,有家庭、有父母、有妻子、有兒女,然而現在的他們什麼也不是、什麼也沒有,只是一堆等待腐朽和遺忘的死骸罷了。


而且這回打下的勝利實在太過巨大了,大齊高層、尤其是田忌大人的政敵鄒忌,絕對不可能沒有任何動作!屆時該怎麼給予田忌大人適當的建言?


明明打贏了戰爭、班師回朝後卻得面對更艱險的同室操戈,這是對勝利者的懲罰嗎?


孫臏抬起頭,仰望著與汙穢的大地完全相反,蒼藍潔淨的青空感慨:『這是什麼道理啊?……什麼道理也不是,只是個不講理的戰亂之世罷了………』


從遠處傳來齊軍將士們勝利的歡呼聲,就好像是從長久的黑暗迎接期待已久了黎明一樣,但孫臏的心情卻是一步步向黃昏走去。


~~~~~~~~~~~~~~~~~~~~~~~~~~~~~~~~~~


馬陵之戰後的魏國:

十二萬大軍幾乎在馬陵道全軍覆沒,精銳的武卒死傷慘重,重要的將領龐涓與繼承人太子魏申戰死,使得魏國國力受到嚴重難以回復的創傷。


馬陵之戰後兩年,那個西奔之人-衛鞅在秦國變法成功、把三流的秦國改造製成軍事戰鬥國家!並向國力尚未恢復的魏國發兵,要徹底將河西之地收回秦國的領土中!


十年前的魏國,曾經在此地大敗秦國、又俘虜了駐守將領,而且領軍的又是衛鞅,以致魏國沒把以變法成功的秦國放在眼裡,派出與衛鞅交情不錯的公子卬去迎擊。


結果沒想到衛鞅利用這點,把公子卬誘騙出來後活捉了他!接著再趁勢強攻群龍無首的魏軍!


結果,又吃下大敗戰的魏軍只得割地求和,武卒也接近全滅,魏國徹底底地淪為次等國家,再也沒有能力問鼎爭霸。


河西之戰後,魏王罃很後悔的對左右近侍說:「寡人真後悔當初沒有聽公叔痤的話!」


但是,如果魏王罃當初有好好處理龐涓的心結、而不是挑撥他去陷害孫臏的話,或許就不會有桂陵、馬陵、河西之敗,也不會在晚年時感嘆嫡長子魏申早逝。


即使龐涓、孫臏、衛鞅皆能為他所用,但早年時期的四處征戰,得罪了不少周邊國家也使得國力一步步的耗減,再加上平庸資質和狹小器量,大概也無法達成魏王罃想要的成就吧?


馬陵之戰後的齊國:

兩次都大勝魏國的田忌,威望和名聲都到達了最高峰,但是接引而來的是與相國鄒忌的政爭。


田忌是田氏齊國的宗室,鄒忌是齊國三鄒集團,宗室跟權臣自古以來就不相容,在馬陵大勝魏軍的田忌、聲望正如日中天,理所當然的被權臣忌諱。


是以,一直與田忌有嫌隙的鄒忌,採用了門客公孫閈的計策,讓田忌繼續向元氣大傷的魏國發動攻擊,得到的結果當然是三戰三勝,然後齊國的市井間開始流傳"上大夫田忌謀反"的消息!


雖然田忌是齊國宗室,但是齊王對宗室沒有推心置腹,畢竟現在的齊國是把先前的齊國宗室-姜氏給踢下台、自家取而代之,因此現在的齊國對宗室跟權宸都懷有相當程度的戒心,更別說聲勢如日中天的田忌。


結果,真的找到田忌派出的人,在市井中找尋占卜師問卦:「我是上大夫田忌將軍的手下;上大夫大人三戰魏國皆取得勝利,現在聲望威震天下,現在想要成就大事,麻煩你卜卦一下、看看是吉還是凶?」


不但確實地找到人、還把人跟那個占卜師都找到抓起來,把齊王氣得七竅生煙,下令出兵剿滅叛賊田忌!


田忌也很快得知這消息,同樣也是氣得七竅生煙,立刻揮軍臨淄、打著"清君側"的名號,要找陷害他的鄒忌算帳!


但是田忌並沒有完成"清君側",反而被鄒忌打敗,狼狽地逃往楚國;因為馬陵之戰結束後,孫臏就離下封信不辭而別,再加上三戰三勝的齊軍也已是強弩之末、歸心似箭,所以很輕易的被本國的軍隊打敗。


兵敗如山倒的主將田忌,最後只能帶著親信人馬,灰溜溜的逃到楚國。


為了不讓田忌借用楚國的力量打回來,鄒忌派出說客杜赫出始楚王,向楚王建言:「國相大人之所以不願與貴國交好,是因為擔心流亡至此的田忌借重貴國之力重返敝國;大王何不將田忌冊封於江南之地,以此向相國大人表明田忌不會再返回齊國呢?如此一來,相國大人必定會非常感激大王,也會很好的對待貴國。


再者,田忌是亡命之人,能在他國獲得封地是意外之喜,定然會對大王感激涕零,假若他日能重返敝國的話,同樣也會力促兩國交好,這是的賣給相國大人與田忌的天大人情啊!」


「杜卿家言之有理哪。」


楚王採納了杜赫的建言,將田忌封於江南之地、田忌也確實的感激楚王的寬厚仁慈,斷去了重返故國的想法。


如此一來,鄒忌就能在齊國高枕無憂下去;至於在江南之地的田忌,時常感嘆孫臏留下的信中給予他的建言。


『倘若將軍有要做一番大事的話,最好不要解除武裝返國,而是要讓疲憊老弱的士兵守住主地(現今山東省湽博市西南);主地道路狹窄,車輛只能依次通行、碰撞摩擦而過。如果讓那些疲憊老弱的士兵把守住主地,定能以一當十,以十當百,以百當千。


然後將軍背倚太山(現泰山)、左右據濟水與高唐,讓軍資糧草可直接到達高宛(現今山東省桓台縣),如此只需要輕車與精銳的騎兵可以直衝臨淄的雍門;成功之後,國家大權就可由將軍掌握決定,成侯鄒忌也必定逃亡。


不如此,將軍可能無法安全返國。』


「唉,當時有採納孫先生最後的建言的話,豈會讓鄒忌那豎子囂張狂妄!」


千百年後的龐涓:

因為之後的秦王贏政消滅六國、統一天下,統一度量衡,讓"書同文、車同軌",並且焚書-銷毀秦國以外的六國史書與紀錄,只保留農業、技術、卜筮和醫藥等書籍。


以至於史料不全,雖有後世的史家所著的"史記",以及重新整理編排的"戰國策",但資料仍舊參差不齊、疑點與相違之處仍舊多到不行,千百年後也沒有個定論出來。


更別說只要有新的考古證據出爐,舊有的說法就會徹底被推翻,這考古界永恆不變的定理。


只是,龐涓歹毒很辣的手腕、跟嫉妒陷害賢良的事蹟,還有日後添油加醋的小說-"東周列國志"、"孫龐鬥志演藝"、"孫臏鬥龐涓"的影響下,龐涓已被定型為狂妄自大又陰險歹毒的愚蠢惡人。


縱然有人-南宋時期的洪邁,對孫臏的減灶誘敵之策、龐涓一一清點灶的數量,以及精準設伏於馬陵一事提出質疑,但是文學戲曲的影響更是深遠,再加上龐涓所行之事確實罄竹難書。


"忌妒賢才、陷害忠良的惡人"之名,永遠的落印在龐涓的身上、永世無法翻轉洗白。

你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