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 — — 邓小平

「共同富裕」,那么什么才是共同富裕呢?

答案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

最简单的答案是什么呢?

首先:「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那么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出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01.18-1992.02.21)

然后:「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有计划地利用外资发展一部分个体经济也是服从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总要求的。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总的说来除了个别例外,全国人民的生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当然在改革过程中难免带来某些消极的东西。只要我们正视这些东西,采取针对性的坚决步骤,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出自: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09.23))

这么看来,这「共同富裕」的概念不外乎以下三点:

首先,一定程度上的允许甚至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并且推广到有条件的允许国内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这样一来,就可以首先获得一批发展起来的个体经济经营者和民营企业。

然后就是第二步:通过「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坚持社会主义与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让已经发展起来富裕起来的地区和人,去带动,去帮助还没有发展起来富裕起来的地区和人,让他们也发展起来富裕起来。与此同时,这么做还可以得到「激励和带动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地区和人」的客观作用。

在这两步中将会产生许多优秀的民族资本与民族资本家,民族资本的发展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社会化和国家现代化都会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与此同时,民族资本家发展民族资本的初衷也大多不是纯粹的为了利益,而同样包括了「希望让这个国家,这个行业变得更好」的目的。无论这是不是主要目的,他都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的。因此至少是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共同富裕」是允许「民族资本家」的存在的。

而接下来就是这第三步:「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就意味着一部分的民族资本家因受到资本主义与「利益」本身本身的腐化,从而恶堕并成为普通的资本家。这样的情况是要严加阻止的。

或者换句话说,允许「先富」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带动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是为了鼓励这个国家整体的进步,是为了创造更多人提高生活水平的可能,最终的目的则是让所有人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而如果有「先富」企图越界,那么这样的「先富」就不应该是国家允许存在的。

总结起来就是: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然后达到先富带动后富的目的,如果先富不愿意带动后富,我们就要让他愿意。如此三个步骤,假以时日,就可以实现所有地区和所有人的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

看起来这「共同富裕」还是很好理解的。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的前辈们总是擅长将复杂的东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可是接下来呢?「共同富裕」没有说出的,那真正的复杂部分,是什么呢?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解决温饱问题这个目标已经达到了。第二个目标是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第三个目标是在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内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出自:邓小平. 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1987.04.26))

准确的说: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对此作了总结,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的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三大报告将邓小平「三步走」的战略设想,用党的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

嗯,看上去是很平平无奇的目标。

嗯,一定是这样的。

嗯,然后……

……等一下?

等一下等一下等一下?

「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十四亿,都会变成大问题。

既然这个目标的内容,是在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无论是根据当年的中国人口预测数据还是现在的中国人口预测数据,这都意味着如果以人均GDP六万到八万美元(鉴于我们总是比我们的计划做得更好)来计算,中国在2049年的预测GDP将会达到九十万亿到一百二十万亿的水平。

也就是同时代(2049年)美国预测GDP的三到四倍。

这在当时看来肯定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目标,而现在我们也证明了我们做得到。但是问题来了:美国不可能坐视中国超越自己,所以中美之间必然会有一场决战,可以是常规战争,也可以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比如争夺信息边疆(包括国际舆论方面)和争夺高边疆(也就是太空,包括近地空间,地月系与深空),反正应该是不会有核战争。

(出自: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 https://www.mfa.gov.cn/web/zyxw/202201/t20220103_10478507.shtml(2022.01.03))

而决战的结果,要么我们死———当然那时讨论这个也没有意义了。要么我们取代美国成为新的世界第一———虽然我们也不会去坐世界霸主的宝座。

这可能也是「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战略思想并没有对从二十一世纪初到二十一世纪中叶的这段时间作具体的目标」的原因。首先肯定是因为长期目标做的太细反而会束缚自己,第二就是这样做也有「中美决战肯定会对经济发展速度产生影响,所以到时候情况当然不可能简单到区区现在的一个计划就能完全概括的程度。」的意思在里面。

这意味着什么?

在得出答案之前,我们还需要寻找一些其他的重要信息。

首先:「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

(出自:邓小平.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03.07))

然后:「我们干部老化的情况不说十分严重至少有九分半严重。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就缺乏活力。」

(出自: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82.09.13))

「第一个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这里说的活力主要是指领导层干部的年轻化。几年前我们就提出干部队伍要"四化"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第二个目标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个目标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出自:邓小平.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1986))

注重教育,培养下一代;阻止政府老化,培养政府官员的「新陈代谢」机制,这都是为了从首尾两头入手,让资产阶级的腐败气息不能有机可乘。

「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有计划地利用外资发展一部分个体经济也是服从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总要求的。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出自:邓小平.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09.23))

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的技术利用外资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建设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

(出自:邓小平. 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1986.12.30)

这里则是反复加上强调「共同富裕」这个目标,当年的红线非常明确:如果产生了企图夺取国家主导地位的所谓资本意志,那就是不对的;如果允许「先富」不是为了「带动后富」而存在,那就是不对的。

当然,最后还要加上这一句话:

「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出自:邓小平. 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03.07))

而这就是绝对的红线,是绝对的底线,是不能越过去的。

那么这样一来,邓小平同志基本上已经讲明白了中国应该怎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应该是不难理解的。

可是问题来了,仅仅只有如此吗?显然不是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1987年是什么时候?

美国独霸世界,苏联日薄西山,中国的很多人仍然困苦。当时的中国除了有核武器之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国。

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就是在那个时代兴起的:那时的一些人,他们睁眼看世界的时候,理想国就是纽约。美国看起来那么美好,我们什么都不好,所以我们要好好向美国学,我们只能向美国学。于是他们把自己包进了「美国就是好我们就是不好」「美国就是民主我们就是不民主」的信息茧房里,全然不顾以下事实:冷战时期美国的意识形态,是「自由」而不是民主,并且美国当时是在用自己的「自由」对抗着苏联的「民主」,那个时代民主的代表者明明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才对。

但是总而言之,对于这些「公共知识分子」之外的全体中国人:

    (如果仅仅以军事力量举例的话)

那是一个我们连机械化战争的课都还没有补完,他们却已经在进行信息化革命的时代,

那是一个诞生了89式坦歼的时代,

那是一个只能使用022和狼群战术接近自杀式的去袭击航母战斗群的时代,

那是一个军迷们都在互相安慰说只要我们牺牲一百架歼6歼7去阻挡F16,就一定能用十架歼8II换掉对面一架F22……

却没有一个人会说出「投」字和「降」字的时代。

(出自:我自己 关于歼8II的二三事[OL].哔哩哔哩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5931687(2022.04.01))

 而在这个时代,就已经预见到中国最终会和资本主义世界决裂,预见到必须明确「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的底线和目标,并且也没有说的那么明白———如果当时直接说中国的目标是超越美国,那么美国会在二十一世纪到来之前就彻底摁死中国。以此看来,邓小平同志实在是高瞻远瞩啊。

与此同时,现在的中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批「先富」,可是不愿意带动「后富」的「先富」,甚至已经被「腐化」的「先富」也已经出现了。这么看来,中国近几年对这些人的打击,实际上也可以算是邓小平「三步走」战略设想的具体执行过程吧,虽然现在力度还不够,但也是一步一步的在加大力度了。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做出评价:在几十年前中国还是弱国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中美几十年后必有决战,然后又在中国还没有能力反抗美国霸权的时候,不断地强调「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和「人均发达」,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明确的路线与目标,也为国家现在「如果先富不愿意带动后富,我们就要让他愿意」的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而在这最后的结尾,我突然想起了一首我特别喜欢的歌中的几句歌词,然后我发现如果我用这几句歌词来作结尾的话,那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那么,就让我冒昧的用这几句歌词,向邓小平同志,以及当时处于绝对的困境中,但是却始终没有放弃,始终奋发向上的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与每一位中国人,致以我最高的敬意:




「Don』t hit with no hesitation!」

「不要冲动的发动进攻!」


「They punish our generation!」

「他们会惩罚我们这一代人!」


「We』re gonna be ne plus ultra!」

「我们最终必将站在巅峰!」


「So don』t give up on the future!」

「所以请不要轻言放弃未来!」



———《TRACER》– Benjamin





参考文献: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M],资源来自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页-红色经典-经典着作-邓小平文选,因此我无法得知该书具体出版日期与出版社相关信息,非常抱歉



你的回應